刺儿菜,保护湿地岸堤安全和百姓健康的植物

  一、刺儿菜家族谱系。
  中文名:刺儿菜;
  学名:Cirsium arvense var. integrifolium Wimm. & Grab.
  俗名:野刺儿菜、野红花、大小蓟、小蓟、大蓟、小刺盖、蓟蓟芽、刺刺菜;
  分类系统:
  植物界-被子植物门-木兰纲-菊目-菊科-蓟属-刺儿菜;
  监测地点:
  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松花江西岸大咀泡湿地岸堤上);
  鉴定者:焉志远(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监测者:庞明路(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科长);
  监测时间:2025年10月19日。
  
  二、刺儿菜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
  茎:茎上部花序分枝无毛或有薄绒毛;
  叶:基生叶和中部茎生叶椭圆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大部茎叶羽状浅裂或半裂或有粗大圆齿,裂片或锯齿斜三角形,先端有较长针刺;
  花:头状花序单生茎端或排成伞房花序,小花紫红或白色;
  果:瘦果淡黄色,椭圆形或偏斜椭圆形,顶端斜截。
  
  三、刺儿菜的生态习性和生态价值。
  我们监测到的刺儿菜生长在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松花江西岸大咀泡湿地岸堤上)。
  刺儿菜根系发达、耐贫瘠、花朵鲜艳,对于保护湿地岸堤、防止水土流失、修复湿地、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生态功能。
  刺儿菜具有凉血、止血、补充营养、治疗疮痈肿毒等药用价值,需要持续加大保护力度。
  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