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明路 方正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省上下游保护区联合为候鸟护航发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
庞明路专业号 | 2025-9-26

一、积极深入湿地深处开展监测工作才能有重大发现。

2025年9月25日,上午,哈尔滨市通河县林草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主任伞志超、湿地办主任胡晓峰与方正蚂蚁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科长庞明路在松花江中心片泡岛湿地(方正县叫牛样河岛)联合开展东方白鹳等候鸟秋季迁徙保驾护航工作和湿地植物监测工作。

二、江河上下游自然保护区建立联合监测网络就能保护候鸟安全迁徙和发现新物种。

从2021年以来,黑龙江同江市的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宝光科长、哈尔滨市方正县的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庞明路科长、哈尔滨市通河县林草局湿地办胡晓峰主任自发建立了“松花江流域上下游候鸟联合监测护航网络”,主要为通过松花江流域迁徙的东方白鹳开展监测护航工作,通过多年联合监测,我们发现每年春秋季节通过松花江流域迁徙的东方白鹳约6500只。

今天,在通河县与方正县之间的松花江江心岛(方正县叫牛样子岛湿地,通河县叫片泡岛湿地)发现大批东方白鹳后,我们马上与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专家朱宝光科长联系,对今天监测候鸟的照片和视频开展了联合鉴定,鉴定成果是:

通河县、方正县松花江流域首次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2

视频预览图

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专家朱宝光告诉我们:

“目前,在黑龙江省迁徙的黑鹳很少很少,记载数据也很少,在松花江中游的通河县与方正县之间松花江流域监测到有黑鹳迁徙停留,这是很难得、很重要的发现,说明你们这个湿地区域很重要、很适合候鸟生活、觅食、停留。

黑鹳主要是在辽宁有繁殖,在新疆有繁殖,但是在黑龙江省还没见着有繁殖的,仅仅是,早些年在抚远市的三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们监测到过零星的黑鹳个体,但是今天在你们通河县方正县松花江流域发现黑鹳个体真的很难得,也是首次发现”。

三、黑鹳的家族谱系。

中文名:黑鹳;

拉丁学名:Ciconia nigra

别名:黑老鹳、乌鹳、锅鹳;

国际濒危等级 无危(LC);

中国动物保护等级: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分类系统: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鹳形目-鹳科-鹳属-黑鹳;

监测地点:

黑龙江哈尔滨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伊汉通村段松花江北侧江心岛(通河县片泡岛湿地);

监测拍摄者:庞明路(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科长);

鉴定者:

朱宝光(黑龙江洪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科科长);

监测鉴定时间:2025年9月25日。

四、黑鹳的主要形态特征。

黑鹳的头、颈和脊均呈黑褐色,故名黑鹳。

黑鹳(学名:Ciconia nigra)是一种体态优美,体色鲜明,活动敏捷,性情机警的大型涉禽。

成鸟的体长为1-1.2米,体重2-3千克。

嘴长而粗壮,头、嘴、颈、脚均甚长,嘴和脚红色。

虹膜褐色或黑色,眼周具裸露皮肤,裸皮红色。

身上的羽毛除胸腹部为纯白色外,其余都是黑色,带有绿紫色金属光泽。

幼鸟头、颈和上胸褐色,颈和上胸具棕褐色斑点,嘴、脚褐灰色或橙红色,

中国林科院亚林所鸟类学博士焦盛武鉴定,我们监测到的这两只属于黑鹳幼鸟亚成鸟。

五、黑鹳的生态习性和生态价值。

我们监测到的2只黑鹳与一群东方白鹳、大白鹭一起栖息在松花江江心岛片泡岛湿地,我们去的时候正在泡沼里觅食栖息,然后一起飞起在湿地上空翱翔,大约30分钟后落在这个泡沼里觅食栖息。

这个泡沼里生活着以菖蒲为优势种的水生植被群落,植被茂盛、生长健康,水泡子里小鱼小虾密集,为迁徙中的黑鹳提供了充足的食物补充能量,准备再次向南迁徙。

黑鹳主要栖息于大型湖泊、沼泽和河流附近,筑巢繁殖于崖壁或者高树上,主要以鱼、蛙为主食,也捕食其它小动物。

在俄罗斯东部和中国繁殖的种群,主要迁到中国长江以南越冬。

秋季迁徙时间主要是9月下旬至10月初开始南迁,春季迁徙主要在3月初至3月末到达繁殖地。

黑鹳一般3至4年性成熟,寿命可达二三十年。

黑鹳一年春秋两次迁徙,为保护繁殖地、迁徙停歇地和越冬地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消灭洪水、干旱、暴雨、冰雹、疫源疫病等自然灾害发挥了重要生态功能。

六、保护黑鹳物种和生境,我们永远在路上。

黑鹳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和非洲,但近几十年来种群数量骤减,比如在世界很多传统的繁殖地,如瑞典、丹麦、比利时、荷兰、芬兰等国家已经绝迹,原因主要是森林砍伐、沼泽湿地开垦、环境污染和恶化,致使栖息地被破坏和消失,主要食物如鱼类和其他小型动物来源减少。

我们会坚定的按照各级政府和省市林草局等主管部门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严格要求,为了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老百姓生命安全,保护黑鹳等野生动植物物种和生境,我们永远在路上。

2025年9月26日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