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明路 方正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
豆雁,保护繁殖地、迁徙地、越冬地生态安全的重要物种
庞明路专业号 | 2025-10-1

一、豆雁家族谱系。

中文名:豆雁;

拉丁学名:Anser fabalis;

别名:大雁、麦鹅;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雁形目-鸭科-雁属-豆雁;

6亚种,在黑龙江省省迁徙过境的是豆雁西伯利亚亚种;

保护级别,无危;

监测地点:

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伊汉通村松花江江段。

监测时间:2025年9月25日。

二、豆雁形态特征

豆雁属大型雁类,外形大小和形状似家鹅,两性相似。

头、颈棕褐色,肩、背灰褐色,具淡黄白色羽缘。

初级覆羽黑褐色,具黄白色羽缘,尾黑褐色,具白色端斑;尾上覆羽白色。

嘴甲和嘴基黑色,嘴甲和鼻孔之间有一橙黄色横斑沿嘴的两侧边缘向后延伸至嘴角,脚橙黄色,爪黑色。

三、豆雁生态习性和生态价值。

我们监测到的豆雁是秋季迁徙期间,在黑龙江哈尔滨方正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方正县伊汉通村段松花江流域停歇觅食的候鸟豆雁。

豆雁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季节主要吃苔藓、地衣、植物嫩芽、嫩叶、包括芦苇和一些小灌木,也吃植物果实与种子和少量动物性食物。

迁徙和越冬季节,则主要以谷物种子、豆类、麦苗、马铃薯、红薯、植物芽、叶和少量软体动物为食,觅食多在陆地上。

通常在栖息地附近的农田、草地和沼泽湿地上觅食。

觅食多在早晨和下午,中午多在湖中水面上或岸边沙滩上休息。

豆雁,繁殖于西伯利亚东部,越冬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一直到台湾和海南岛。

迁徙期间和冬季,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草地、沼泽、水库、江河、湖泊及沿海海岸和附近农田地区。

豆雁为繁殖地、迁徙停歇地、越冬地的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消灭自然灾害发挥了重要生态功能。

保护豆雁物种和生境安全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安全。

2025年10月1日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