瘤囊薹草:松花江畔洪涝灾害与干旱灾害的克星

根据我多年与黑龙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植物学家、研究员焉志远对于我们保护区湿地生物多样性联合科学监测考察,我们发现,位于松花江畔的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里能够形成湿地塔头的植物主要有两种:瘤囊薹草与灰脉薹草,它们也是洪涝与干旱灾害的克星。

一、瘤囊薹草的家族谱系:
中文名:瘤囊薹草;
别名:膨囊薹草、鼓囊苔草;
分类系统:
植物界-被子植物门-木兰纲-禾本目-莎草科-薹草属-瘤囊薹草。
濒危等级:无危(LC)。
监测地点:
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松花江南岸大泥鳅泡湿地。
监测时间:2025年7月24日。

二、瘤囊薹草的形态特征:
黑龙江特产湿地植物,能够形成湿地踏头的极少数植物之一。
茎,秆密丛生,高30-80厘米,纤细,三棱形,粗糙;
叶短于秆,边缘反卷;
花,小穗,上部雄性,窄圆柱形;其余为雌性,圆柱形,下部具短柄,上部近无柄;雌花鳞片披针形,先端锐尖,两侧栗褐色,具窄白色膜质边缘,中间绿色,3脉;
果囊,宽倒卵形或近圆形,膨胀,褐绿或栗棕色,密生瘤状小突起;
花果期6-7月。

三、瘤囊薹草具有保护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和削弱洪涝、干旱灾害的重要生态功能。
瘤囊薹草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主产区黑龙江。
我们监测到的瘤囊薹草分布于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松花江至方正县松南乡东升村江堤之间的沼泽湿地、湿地河流两岸区域。
瘤囊薹草对于维护沼泽湿地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生态价值。
松花江降雨多的洪涝时候,大面积的瘤囊薹草湿地能够吸收储存自身10倍重量水分,具有缓解和消灭洪涝灾害的重要生态功能。
松花江的旱季,大面积的瘤囊薹草湿地又能释放水分和增加地方小气候湿润度,具有缓解和消灭旱灾的重要生态功能。
所以,保护湿地、保护瘤囊薹草就是保护老百姓生存环境安全、保护老百姓生产生活风调雨顺和农业丰产丰收。
2025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