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黑尾蜡嘴雀:成年即与父母永别
一、成年即与父母永别,人类的悲剧、野生动物的生存法则。
孩子成年即与父母永别,对于人类是难以忍受的悲剧。
而对于黑尾蜡嘴雀等野生动物来说,野生动物成年有独立生存能力后就永远的离开父母,这是野生动物的一种本能现象,也是野生动物个体健康成长和种群繁衍的自然选择。

比如,这只在松花江流域出生的黑尾蜡嘴雀幼崽(上图下),现在已经是能跟着鸟妈妈(上图上)飞行的亚成鸟,再过几天,具备捕食能力后,就会与生育它、养育它的鸟爸鸟妈永别,去繁衍新的种群,确保黑尾蜡嘴雀种群的健康繁衍和数量平衡,世世代代继续为人类保护生态环境。

二、黑尾蜡嘴雀的家族谱系。
中文名:黑尾蜡嘴雀;
拉丁学名:Eophona migratoria;
别名:蜡嘴、小桑嘴、哨花子、铜嘴、铁嘴鸟;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燕雀科-蜡嘴雀属-黑尾蜡嘴雀;
黑尾蜡嘴雀在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是夏候鸟,属于黑尾蜡嘴雀指名亚种。
保护级别:三有动物,无危。
监测地点: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松花江西岸、方正县红旗村大咀泡屯东侧葡萄泡湿地杨树林。
监测者: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庞明路。
监测时间:2025年7月14日。
黑尾蜡嘴雀雌鸟
三、黑尾蜡嘴雀的形态特征。
黑尾蜡嘴雀雌鸟整个头和上体灰褐色,背、肩微沾黄褐色,腰和尾上覆羽近银灰色,中央两对尾羽灰褐色,其余尾羽黑褐色,羽缘沾灰。翅上覆羽和三级飞羽灰褐色、羽端稍暗,初级覆羽黑色、羽端白色,飞羽黑褐色,外翈灰黑色,初级飞羽和外侧次级飞羽具白色端斑,内侧次级飞羽灰黄褐色,内翈羽缘和端斑黑褐色。下体淡灰褐色,两胁和腹沾橙黄色,尾下覆羽污灰白色。
虹膜淡红褐色,嘴橙黄色,嘴基、嘴尖和会合线蓝黑色。
黑尾蜡嘴雀幼鸟
幼鸟和雌鸟相似,但羽色较浅淡,下体近污白色无橙黄色沾染。
四、黑尾蜡嘴雀栖息环境与生态价值。
1、栖息环境。
我们监测到的这对黑尾蜡嘴雀是在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松花江西岸葡萄泡湿地杨树林中发现的。
黑尾蜡嘴雀是树栖性夏候鸟,营巢于乔木侧枝上,以枯草、须根和细枝等材料构成杯状或碗状巢。窝卵数通常为4-5枚,卵灰白色被黑褐斑,繁殖期在5-7月,雏鸟晚成。
2、饮食习性。
黑尾蜡嘴雀以种子、果实、草子、嫩叶、嫩芽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部分昆虫。
3、生态价值。
对于维护松花江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生态价值。
对于减少农作物虫害和促进农作物丰产丰收具有重要生态价值。
202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