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红尾鸲,松花江畔保护农林果业丰收的夏候鸟

一、北红尾鸲的家族谱系。
中文名:北红尾鸲;
拉丁学名:Phoenicurus auroreus;
别名:灰顶茶鸲、红尾溜、火燕;
分类系统:
动物界-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鹟科-红尾鸲属-北红尾鸲;
北红尾鸲有2亚种,分布在黑龙江省的是北红尾鸲指名亚种,夏候鸟。
监测地点:
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松花江东岸大咀泡屯林缘草丛中);
监测时间:2025年10月20日。
北红尾鸲(雄鸟)
二、北红尾鸲的形态特征。
北红尾鸲体长13—15厘米。
雄鸟头顶至背石板灰色,下背和两翅黑色,具明显的白色翅斑;
腰、尾上覆羽和尾橙棕色;

前额基部、头侧、颈侧、颏喉和上胸黑色,其余下体橙棕色。
雌鸟上体橄榄褐色,眼圈微白,下体暗黄褐色,胸沾棕色,腹中部近白色。
三、北红尾鸲的生态习性为人类农林果业丰产丰收发挥了重要生态功能。
北红尾鸲是繁殖于黑龙江省的夏候鸟,冬季到长江流域越冬。
我们监测的北红尾鸲栖息于松花江西岸大咀泡屯林缘草丛中,吃的胖嘟嘟,已经积累了足够能量,属于正在准备向南迁徙。

北红尾鸲主要栖息于山地、森林、河谷、林缘和居民点附近的灌丛与低矮树丛中,尤以居民点和附近的丛林、花园、地边树丛较常见。
营巢环境多样,营巢于房屋墙壁破洞、屋檐、柴垛、树洞、岩洞、树根下和土坎坑穴中。
北红尾鸲以昆虫及植物种子为食,北红尾鸲所食昆虫多数危害农作物、果树或林木。

北红尾鸲饮食习性为保护湿地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林果业丰产丰收、保护生态平衡、消灭自然灾害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功能。
保护北红尾鸲就是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生态平衡和延长人类生命长度。
2025年10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