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笋,保护百姓身体和湿地生态健康的植物

  一、地笋家族谱系。
  中文名:地笋;
  学名:Lycopus lucidus Turcz. ex Benth.
  俗名:地参、提娄、地瓜儿苗、蚕蛹子、地藕、泽兰;
  植物界-被子植物门-木兰纲-唇形目-唇形科-地笋属-地笋;
  监测地点:
  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松花江西岸大咀泡湿地岸堤上);
  鉴定者:焉志远(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监测者:庞明路(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科长);
  监测时间:2025年10月19日。
  
  二、地笋的形态特征。
  生活型:多年生草本;
  株:高达70厘米;
  茎:茎常不分枝,无毛或节稍紫红色,疏被微硬毛;地下匍匐茎肥大,具节,节上密生须根,地下茎具鳞叶;
  
  叶:叶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具粗牙齿状尖齿,两面无毛,下面被腺点;叶柄极短或近无;
  花:轮伞花序球形,花冠白色;
  果:小坚果倒卵球状四边形,背面平,腹面具棱,被腺点;
  花期6-9月,果期8-11月。
  
  三、地笋的生态习性让其对保护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
  我们监测到的地笋生长在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松花江西岸大咀泡湿地岸堤上)。
  地笋,耐寒、耐涝、根系发达,在修复湿地、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湿地空气、净化湿地土壤、丰富湿地生物多样性、消灭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生态功能。
  
  四、地笋具有重要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需要持续极大保护力度。
  1、春、夏季可采摘地笋嫩茎叶凉拌、炒食、做汤,具有降血脂、通九窍、利关节、养气血等功能。
  2、地笋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化瘀止血、益气利水、抗血栓、抗凝血、强心、抑菌、降血脂、利关节、养气血、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等多种药用价值。
  综上所述,地笋的药用价值多样,但使用时应注意遵循医嘱,不可过量食用或擅自替代药物。
  地笋作为药用时必须遵循医嘱,才能安全有效治疗疾病。
  笔者建议:
  1、多发展人工地笋种植产业,推动民族中草药事业发展,保护老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2、积极向各级干部和各界群众宣传:保护野生地笋等野生植物、野生动物、野生真菌等物种种群安全和生境安全,就是保护各族群众身体健康、生存环境安全、生产生活风调雨顺。
  2025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