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明路 方正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
藜,为保护松花江湿地生物多样性默默贡献的一棵小草
庞明路专业号 | 2025-10-31

一、藜的家族谱系。

中文名:藜;

学名:Chenopodium album L.

俗名:灰条菜、灰菜、灰藿;

分类系统:

植物界-被子植物门-木兰纲-石竹目-苋科-藜属-藜;

监测地点:

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松花江西岸大咀泡湿地岸堤上);

鉴定者:焉志远(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与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监测者:庞明路(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资源保护科长);

监测时间:2025年10月19日。

二、藜的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植物;

株:高30-150厘米;

茎:茎直立,粗壮,高达1.5米,具条棱及色条,多分枝;

叶:菱状卵形或宽披针形,先端尖或微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具不整齐锯齿;叶柄与叶近等长,或为叶长1/2;

花:花黄绿色,于枝上部组成穗状圆锥状或圆锥状花序;

种子:种子横生,双凸镜状,边缘钝,黑色,有光泽,表面具浅沟纹;

花果期5-10月。

三、藜的生态习性

我们监测到的藜生长在黑龙江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松花江西岸大咀泡湿地岸堤上),对于保护湿地岸堤、防止水土流失、消灭自然灾害、丰富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发挥了重要生态功能。

2025年10月31日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