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对于保护森林生态平衡具有较大作用
羊肚菌科、羊肚菌属的真菌,菌盖近球形、卵形至椭圆形,顶端钝圆,表面有似羊肚状的凹坑,故曰羊肚菌。
羊肚菌一般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萌发子实体,因此野生羊肚菌子实体的生长季节一般在每年3-5月或8-9月。


中文名羊肚菌;拉丁学名Morchella esculenta (L.) Pers. ;
别名羊肚蘑、编笠菌、羊肚菜;
界真菌界;门子囊菌门;亚门子囊菌亚门;纲盘菌纲;目盘菌目;科羊肚菌科;属羊肚菌属;种羊肚菌;
发现地点:松花江南岸,方正蚂蚁河三角洲省级自然保护区万宝山林场阔叶林下。
生长环境
羊肚菌一般从低海拔的平原地区到海拔3200米都有生长。多生长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腐殖质层上。主要生长于富含腐殖质的沙壤土中或褐土、棕壤等。羊肚菌在火烧后的林地上比较容易生长。
对于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具有较大作用。
保护级别:
羊肚菌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大型真菌卷》,保护级别为无危(LC)。
但是,因为具有较强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需要加大保护力度。
2025年5月13日